一朵棉花,从被称之为棉桃采摘下来,再以籽棉的身份被加工厂收购加工为皮棉,随后被棉花企业收购仓储,最终,被纺织企业购买加工为各类商品上市——这是棉花产业的一个常规产业链。
在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实行的第一年,这个链条不得不面对各种“第一次”:国储棉经历了最后一次抛储,“十一”期间14000元/吨的底价预测影响着涉棉企业的动作,而当前棉花价格走至5年来低点,导致棉农惜售,惜售继而影响下游……
面对各种新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棉花还价于市场的过程,伴随着涉棉企业的隐隐“阵痛”。
痛定思痛,棉花产业这个链条上的诸多不成熟与各环节之间的短板,在直面市场的过程中暴露无遗,面对大趋势,各方开始了思变转型。
采摘:机械化或成趋势
11月,曾是棉花业内普遍预计的销售旺季,然而,疆棉却因价格一路走低出现了“惜售”。
当前,业内普遍认为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和目标价格政策出台,使我国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变化。
目标价格试点地区的新疆棉,一直以来有着高品质口碑,面对新政,棉农收入看似无忧。而内地棉农如何将自己利益最大化,也成了棉农近来的疑虑。面对上市新棉,棉农与企业的“拉锯战”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棉农如何扩大自己的利益呢?其实这并非是内地棉农的心结,实则疆棉在本月上旬也曾出现“拉锯战”。从业内了解到,保持或扩大棉农利益,除提高棉花质量还需棉农自身从压缩成本考虑。
据新疆石河子大学棉花经济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单位面积每亩产量71.30公斤的棉花,总成本为624.99元,人工成本299.46元,人工占比47.91%。而到2011年,单位产量84.02公斤,总成本1577.45元,其中人工成本858.21元,人工占比涨到了54.40%。
石河子大学棉花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赵新民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新疆棉花种植成本收益中,人工成本已经在8年内从2004年的每亩320.16元涨到了2012年的691.00元。人工成本在各项成本中上涨幅度最大,当前人工采摘棉花价格高达2~2.5元/公斤。而成本原本是我国棉花与国际棉花抗衡的一个优势,但随着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国内棉价和国际棉价的价差会进一步缩小。如果不实施机械化,我国棉花生产成本的优势会完全丧失。
据他介绍,当前,新疆地方棉花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加工配套差,发展相对缓慢,机采比例不到10%,但在新政策带来的新环境刺激下,这一数据已经在不断提速。今年,新疆建设兵团全团700余万亩棉花都已使用机械采集,而其中,仅新疆兵团第一师的140万亩机采棉,就可减少雇佣劳动力10万人,为种植户节本增收上亿元。
收轧销:从看“储”到看“需”
“我的棉纺织厂首次放了国庆假,机器停了4天。”江苏南通华强布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平介绍。4天假期的成本很高,但放假的目的很简单,即减少生产,减少棉花购入。据他所知,今年不少纺织企业都是不得已以放假迎接新政以来的首批上市棉花。
“作为一个纺织企业确实是不愿随便停工的,因为机器折旧等费用仍会产生。”四川金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来建勋也表示,“放假之举,实属无奈。”据他“十一”节前测算,新棉价格或走低为每吨1.5万元左右,这与他之前购入的储备棉每吨1.75万元的价格相差两千多元,而工厂停工损失也是每吨两千多,亏损等同。
“这是新政策过渡期的‘阵痛’”,来建勋表示,“阵痛”不仅仅存在于纺织企业这一环节。作为一家灵活的中小型企业,金泰纺织集团在新疆还拥有棉花加工厂,而棉花加工这一环节同样不容乐观。
来建勋表示,其企业在新疆的轧花厂不敢轻易收购棉花。原因是,今年9~11月将是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实施过程中的籽棉采价期。即11月份的补贴价格出来之后,轧花厂才能有精确的成本比较。
而目前,11月中旬已过,棉花价格一路走低,轧花厂普遍声音是,“价格走低,棉农‘惜售’,今年棉花不好收。”
“稳赚不赔的时代过去了。”同样,一家山东轧花厂负责人说,“且不说好不好收籽棉,单说先前我们的下游是托市收储,哪里存在什么风险,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现在,这个下游变了,资本风险增加了,不敢贸然进货加工。轧花厂不敢收棉花、棉纺厂没有棉花、纺织企业还需要棉花,需求客观存在,但是被卡住了。”
“我们要勇敢面对市场。我做了40年纺织行业了,行业几次大起大落都是因为出口的关系,新政策缩短内外价差很有意义。”来建勋以自身的行业经验表示,长久来看,这个“阵痛”对扭转出口价差短板很有必要经历,“但越早结束越好。”
棉花新政让涉棉者不得不直面市场,引发纺织企业、轧花厂、棉花贸易企业的“阵痛”。对此,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主任刘克曼表示,“靴子不落地,大家都很难受。”这个死结如何解开,还需要让市场尽快用市场的方法找到底部。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东南亚地区棉纺织企业用棉成本仍低于国内,棉花价格或尚未触底。而也有机构预测,四季度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企稳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无论价格怎样变化,认清一点很重要,就是面对市场,要改变经营思路。”河北沧州棉麻厂经理张瑞玲介绍,结合新环境,企业买进棉花都变得谨慎了。“要了解需求,有目标的进货、看需求进货,基本上是随用随买为主,不同于以往。”
四川棉麻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江川也表示,适应新环境,就要以市场为准,而非持续观望。他的解决之道就是“多拉快跑勤进快销”,目前他的销售压力已经得到了缓解。
代储:穷则思变
业务主管孔子升所在的青岛骏马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中国储备棉花管理总公司代储仓库。棉花目标价格的登台与临时储备的谢幕,让他和其他代储库管理者感慨,“钱没有以前好赚了。”
“传统棉花仓储较为集中,都建于棉花产地,节约物流成本。”涉棉企业世家的孔子升早已掌握这一行业建仓技巧。
但对此,他也早有隐忧。在2012年,国家棉花临时收储热热闹闹地进入高峰期时,他不禁反问自己,自家扩建的仓库还要不要留在德州?德州、滨州在临储政策下仓库大肆扩容扩建,真的对么?
在临时收储之前,他所知道的最大储备棉仓库是在山东禹城的一座15万吨级仓库。然而,临时收储的出台,让40万吨级别的储备棉仓也一夜之间出现。
“当时国内已有几百万吨的储备棉了,内外棉差已经达到几千元。我们认为临时收储正是为了平息此事,毕竟市场化是大方向,临时收储不会一直存在。”孔子升当时预计临时收储会在2015年后被新的政策所取代。
基于这个判断,他所在的公司,决定新仓库选址按市场需求走,最终,新址地点跳出了棉花产地,选在了青岛胶州。
“青岛胶州较山东省腹地区域,是橡胶大港、选择范围多。就算不临时收储了,储备棉仓库是过剩的,但保税棉、保税库却是远远不足的。”孔子升对记者表示,这条后路为企业当前出路烦恼减半。
但并非所有代储者都在当初有这样冷静的眼光。更多的代储者现状,是如同孔子升其公司在德州的仓库那样——即使交通便捷、紧邻济南市,在当前新环境下却难以找准出路。
孔子升说,“棉花作为国家战略物资虽然不可能抛光,但是新政策之下收储力度不会那么大了。在我看来,结合交割仓库质押、中储棉这一平台、期货市场、结合港口包括新疆到内地移库棉,棉花这个行业内仍有市场。但是,就因为前几年代储者依赖临时收储,所以对绝大部分代储企业而言,这个市场既熟悉又陌生。”
面对陌生的市场,他讲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开拓”,他表示,政策的改变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去面对市场就很难继续发展,只能不断挑战尝试。
“所谓穷则思变,这是众多仓储者面临的问题。”孔子升曾在杭州开往福州的火车上对记者表示,到处跑、拓展市场是他的“新常态”。面对新政策,他自己准备继续充电,即使是“90后”的他,也觉得有点跟不上现在的形势。“我准备去利物浦、美国学习一下他们的经营。国家朝着市场化前进,这个行业在改革中变革,我们需要跟进。”
第三方:服务引入大数据
“我是8月24日接到通知调任现在岗位的,虽到任不久,但一来便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目前的严峻形势。”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书记邬江红表示,他能感受到国家下了很大决心进入市场,但同样切身感受到的,还有面对市场,行业各方的困扰。
以他的分析认为,各方想要破解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顿,必须认清棉花行业是市场中的一个链条,需要衔接、顾全各个环节。
然而如何在临储之后,衔接好各自的上下游,如何甄别每天数字平台推送的棉花产业信息,却也是他与众多涉棉者的困扰,“每天手机收到的关于新环境的各种解读很多”。
“今年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第一年,市场环境变化较大,棉花购销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曾在9月25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探索建立新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市场化棉花购销体制。
连维良透露,新的棉花购销体制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普遍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面对企业的困扰与诉求,国家政策的引导,作为为这个行业服务的第三方们开始了各自的探索,而探索的结果,却是英雄所见略同——网络平台。
自作为“国家队”的中储棉信息平台上线后,杭州、新疆等地都出现了以棉花为产品的网上交易平台。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处长张显斌在国家棉花资源监测平台第一届购销洽谈会上表示,在棉花行业中,现代化的物流、电子交易,显然是个“瘸腿”。他表示,虽然棉花网络平台建立有些姗姗来迟的感觉,但“好饭不怕晚”。
据刘克曼介绍,新政策带来的新环境,让一些视而不见的老问题成了涉棉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由国家收储的时候,没谁会担心客户。虽手头仍有些许老客户,但新环境下,以市场为准,显然想要维持企业状态,就需要开拓新客户。”山东济宁瑞华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闫俊表示,在过去三年,棉花产业链上,采摘——加工——临时收储——纺织企业中,临时收储为其上下游“省了不少心”。但现在,临时收储跳出这个链条,上下游之间的陌生感显现。面对国家棉花资源监测平台的上线,他毫不犹豫的申请成为了第一批会员。他介绍,掌握可靠信息,让他更容易找到市场、摸准市场、把握市场。
“信息的公开透明,会助力资源有效的配置,制约信息不对称赚取额外收益的弊端。”刘克曼表示,在市场新环境下,变则通、不变则壅。涉棉企业都在探索新形势下的经营模式,国家棉花资源监测信息平台也是一种大胆的突破,力争打通棉花产业链,促进棉花行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率,更好地为涉棉企业服务,让市场“扬长避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