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各地棉花基本收获完毕。可同时,国家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政策转变对棉花产业链影响如何?棉花种植、销售、加工情况又如何?日前,湖南省益阳市政协就益阳市棉花产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2014年益阳市42万亩棉花大丰收,预计总产10万吨以上。调查表明,2014年棉花虽然获得丰收,但收购形势不容乐观,棉农增收很困难。
籽棉成山无人问津棉农丰产不能增收
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银海社区的刘有为种了12亩棉花,采摘籽棉2.5吨,目前全部收储在家。“价格太低,卖出去还亏本。”刘有为很无奈,2013年收购价约每公斤8元,去年跌到5.6元。他贩卖棉花10多年了,去年头一次亏本。前不久,他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了近6吨籽棉,可转手卖到加工厂,价格跌到每公斤5.8元,倒亏1200元。“既不敢卖,也不敢收。”刘有为不敢贸然行动,有两个担心:一是不愿意将采收的棉花低价卖出去,那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二是如果贩棉花转卖,价格不稳定,随时可能亏本。
由于气候适宜,2014年益阳棉花产量和品质普遍较好,平均亩产240公斤左右,有的超过300公斤,预计全市籽棉总产量10万吨以上,且棉花颜色普遍达到淡色污棉2级以上,较上年提高一个颜色级;纤维长27至29毫米,提高了2毫米。
但丰产未必能丰收。棉农家里堆积如山的棉花无人问津,受临时收储政策以及国际市场棉纱和纺织品价格下降影响,籽棉收购价持续走低。2014年11月中旬每公斤6.4元左右,目前已跌到每公斤5.6元,仍呈下跌趋势。沅江市茶盘洲镇2014年有1.5万亩棉花,亩产达250公斤以上,目前全镇积压了500多吨籽棉。
价格走势不明
企业不敢贸然收购
政策转变对益阳棉花产业链影响如何?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各地棉农和加工企业。
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意味着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必须自行销售,在棉花价格走低的态势下,企业也不敢贸然收购。到2014年11月底,益阳市11家400型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中,只有大通湖富华棉麻油脂公司和南县常冠纺织原料有限公司收购了3000吨籽棉,每公斤约6元,加工成皮棉约合13500元至13800元每吨,基本按订单收购加工,只能保本经营。
据了解,益阳11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每年可加工皮棉10000吨左右,至少每年要轧3000吨以上的棉花才能保本盈利。而2014年益阳棉花产量在10万吨以上,只能满足现有400型轧花厂一半的原料要求,且在棉农惜售、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现象将更突出。益阳市银源棉麻有限公司暂未开秤收购,主要靠收购其他农副产品来维持基本运转。“价格低棉农不想卖,市场需求不旺,企业收了销不出也麻烦。”公司负责人说,2013年,富华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扩建仓库、更新设备,建国家代储点。去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等于白忙活一场。
收购资金借贷困难也是当前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棉花收储资金需求量大,益阳11家400型棉花加工收购企业绝大多数靠自主融资,月息高达1.3至1.5分,个别达1.8分。取消收储后,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金周转期大大延长,占用的资金将成倍增加。因此,企业暂时不收棉,也是无奈之举。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力保增产增收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科旺村村委会主任王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植11亩棉花,亩产籽棉250公斤,按每公斤6元的籽棉收购价,每亩收入1500元,而地租和生产成本达1200元,每亩纯收入仅300元。种植16亩水稻,亩产早稻450公斤、晚稻550公斤,按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每亩产值约2700元,早晚稻两季相应生产成本为1460元,每亩纯收入1240元,为种棉收入的4倍多。王战感叹:“这个形势下,今年只能棉改粮了。”
益阳市供销社主任郭年山也认同王战的说法,他认为,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后,要正视棉花价格低迷、市场需求不旺的现状,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尊重棉农意愿,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在地势高且难以改成水田的棉地,改种玉米等旱粮作物,地势低的棉地改种水稻、油菜等作物,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然而,多数棉田没有配套农田水利设施,要土地平整,投入大,牵涉面广,靠棉农难以解决。郭年山建议,政府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支持棉区的土地平整和旱改田项目。
另外,供销部门应提醒广大棉农,棉花存在火灾安全隐患,且容易霉变生虫,棉农要积极面对当前形势,尽早出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