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跌!全球化企大面积亏损!
近日,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出现大幅下降,另外注意到,在其他巨头官方公布的业绩中,像万华化学、陶氏、科思创这样的巨头2022业绩也都无一例外的出现大跌:
2022年疫情、地缘冲突扰乱了全球的生产生活,然而进入2023年,行情似乎并没有入我们预期那样迎来好转,化企亏损不断,紧接着降本裁员、关停装置、削减产能接踵而至。可见,化工企业的亏损局面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严重许多!重磅消息又袭来!近日,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裁员2,600个岗位,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2%,除了裁员,该公司还将关闭两家氨工厂和相关化肥工厂在内的多家工厂,导致其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主要工厂裁员700人!据广化君了解,此次裁员计划在意料之中。2月24日,巴斯夫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2全年业绩。第四季度销售额为193.2亿欧元,净亏损48亿欧元。全年销售额为873亿欧元,同比增长11.1%。全年净亏损6.27亿欧元。造成业绩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巴斯夫持股的油气公司Wintershall Dea在俄罗斯的勘探和生产活动被取消合并,股份事实上已被收归国有,造成资产减值。巴斯夫是欧洲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商,产业遍布全球,涉及塑料、石化、涂料等8大类相关产业链,然而原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几乎影响了巴斯夫所有的业务领域,去年巴斯夫仅仅是能源支出成本就比前年多出32亿元!因此,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多个原料生产装置将迎来关闭,以下这九种原料也或将迎来供应短缺!欧洲化工企业在全球化工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深厚的技术之外,欧洲化企也得益于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但随着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价格波动,这一优势正在削减。
随着欧洲化企生产所需要的成本不断上涨,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据巴斯夫表示,全年销售额为873亿欧元,同比增长11.1%。全年净亏损6.27亿欧元。许多欧洲化企都是如此,高企的成本价格也越来越使得欧洲化工品几乎不再具备价格优势。成本压力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诸多化工企业也正在寻求能源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投产,许多欧洲企业对亚洲市场,尤其是对中国市场格外看重。近几年,越来越多欧洲企业决定在我国投产,2月23日,科思创宣布将在广东珠海投资数亿欧元,建造其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基地,这也是该公司TPU业务的最大投资项目。
全球产业格居正在发生变化,像巴斯夫、默克、英力士、壳牌等欧洲巨头企业的投产,给国内具有替代进口能力的高端化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如万华化学、东方盛虹等。同时,这些尖端制造业对我国本土企业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今后国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了解更多原料价格请联系我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转载、分享等文章内容里的陈述、观点、照片等,保持中立;本网站内容仅供交流学习;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内容、素材涉及版权、授权问题,切勿举报,请与我们联系0575-85751700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