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河北省棉花协会召开座谈会,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唐山、石家庄等主产棉市棉花协会和棉花企业,常山纺织股份和新大东纺织公司参加了座谈;中国储备棉总公司石家庄办事处负责人、省发改委、工商局、纤检局、农发行等部门领导受邀出席。参加会议的有30余人,会议由常务副会长杨善兴主持。
一、面积大幅下降,但长势不错
按照省棉协会安排,各市棉花协会对今年播种面积进行了200多户的入户调查。数据汇总显示,2014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560万亩,比上年减少165万亩,下降幅度为23%。棉花长势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由于前期气温偏高,现蕾比去年提前3-5天。衡水、邯郸、沧州部分棉田受病虫害影响,但程度较轻,棉农正在积极除治。6月上旬,邢台南宫、威县、广宗等部分棉田遭冰雹袭击,受灾面积超过10万亩。
会议分析,全省棉花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和青壮年就业取向改变的大趋势下,与粮食相比种棉比价效益低,费时费工费力。收储政策虽然能够暂时维持一下比较收益,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必然存在的费时费工费力问题,不能吸引青壮年从事棉花生产。没有青壮年的产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能快速、大范围地应用,通过提高棉花单产或是通过集约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比较效益,根本没有可能。调查显示,目前仍然坚持种棉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地土壤适合种棉,种其他作物效益更低,二是有长期种棉习惯,种其他作物不熟悉,三是年龄大,外出务工受限制。由于目标价格管理政策出台较晚,很多棉农仍然按照去年的价格安排棉花生产,如果传说中的内地棉花补贴在新疆基础上打六折成真,明年我省棉花面积还会大幅度下降。
二、“直补”政策不具体,造成理解不一
与会人员认为,取消棉花收储,改为目标价格管理,从长远看,是对我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从目前看,目标价格管理政策一方面对棉农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把价格真正交给了市场,由市场形成价格,由市场分配资源。由国内市场形成的价格必然是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与会各方认为实施目标价格管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关于新疆政策的实施细则出台缓慢,内地没有明确说法,对内地所谓的适当补贴,让很多业内人士感觉到的是国家的不情愿,甚至有国家要放弃内地棉花的政策理解。二是由于政策不清晰造成各方对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少棉农就认为自己产的棉花折成皮棉后就能大体卖到19800元/吨,忽略了新疆与内地的区别。很多经营者也不清楚19800元/吨的价格是二级还是三级。三是取消收储政策,国内棉价将逐渐下降,向国际棉价靠拢,极有可能到16000-17000元/吨甚至更低,这个价格小纺织厂可能恢复生机,从而带动200型小压花厂卷土重来,浪费棉花资源,断送检验体制改革成果。
三、棉花政策“顶层设计”需适合国情,照顾全局
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建议,今年政策已出,当前需要做的:一是尽快出台目标管理政策细则,明确内地补贴价格,如果新疆内地做不到价格同步,差距也不能太大,二是内地按面积补还是按产量补要慎重决策,避免棉农没享受国家补贴,反倒是照顾了一部分棉花经纪人。三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200型小压花厂的管控,内地补贴应与对200型管控挂钩,确保其按照规划退出。
讨论国家棉花目标价格管理政策的同时,与会人员还回顾了国家棉花政策的变更历程,对棉花政策的“顶层设计”提出了看法。几十年来,棉花从战略物资到重要商品再到大宗商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直在下降,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社独家经营,到2000年后的完全放开,由定向收储到敞开收储再到实行目标价管理,棉花政策也在一直改变。每个政策的出台都是基于当时的特定情况,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总的看,一些在解决根本性问题和通盘考虑上有很大欠缺。比如国家收储,保护棉农利益的愿望是好的,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纺织业受伤害考虑不足,纺织业受伤害,最终仍会伤害棉农。常山纺织股份和新大东纺织公司均表示,纺织企业并不害怕高棉价,最害怕的是动辄4000-5000元/吨的内外棉差价,巨大的原料成本让中国纺织业把国际市场都拱手让给了东南亚国家。比如国储棉竞拍,只允许纺织企业参与,不允许棉花经营企业参与。一头是国家收储掌握了几乎全部的高等级资源,一头是大型纺织厂倾向于全部用国储棉和进口棉(有配额),小纱厂因没有配额,或停产或改纺化纤不用棉花。而棉花企业既买不到高等级棉花,买到低等级棉花却无处可卖,根本就无业务可做。
国家出台产业政策,“顶层设计”关系全局,最关键的是要从根本上考虑,从长远从产业全局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只能是按住葫芦起了瓢,不停忙于政策调整;其次慎重出台政策,政策要清晰明确,仓促出台没有细节的政策,不免让产业各方人心惴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