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组,于2014年7月中旬定点监测湘、鄂、皖、赣、苏、豫、冀、鲁、晋、陕、新、甘、辽等16省138个县(团、场)4208户的棉花长势情况,结合对长江、黄河和西北的考察,发布长势监测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苗情长势差于去年同期,黄河长势好,长江中游黄萎病暴发,西北弱苗迟发转化快
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7月为94(表1),果节数24.0个/株,比去年同期少1.1个/株;为常年的95,差于常年。主要特点:一是黄河长势好,长江长势参差不齐,西北整体转化快。二是一类早发棉田的伏前桃多达2个/株,三类、四类弱苗比例仍较大。
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棉区天气好与差相间。一是长江梅雨持续时间长,湿度大,气温低,积温不足,引起黄萎病大暴发,但没有造成棉田渍涝。二是黄河气温高,降水减少,生长发育因旱明显提早,伏前桃偏多;局部受旱棉田6月底见花,7月下旬花开中上部,但十分有利麦茬晚栽棉的生长。三是西北内陆受前期大风沙尘低温影响,普遍存在缺苗和迟发,其中南疆气温回升慢,局部棉蚜危害重,加上灌溉不及时,灌水量不足,生长转化慢;北疆气温回升快,棉蚜发生轻,生长转化快。四是长江中游黄萎病与南疆棉蚜暴发危害。
长江CCGI 7月为91,为常年的95,果节数31.0个/株,比去年同期少1.0个/株。梅雨季节的雨日多,湿度大,气温25~28℃特别适合黄萎病的大暴发——面积大,发病快,病指高,落叶跨杆且死苗,据认为是1992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据调查,长江中游的发病株率高达33%~90%,呈落叶跨杆型,一些老棉田的发病株率超过90%;轻简育苗、晚栽苗以及丘陵棉田发病明显偏轻。至7月下旬高温达到35℃,梅雨结束,黄萎病被抑制并正在恢复生长。
黄河CCGI 7月为108,为常年的112,果节数33.6个/株,比去年同期多0.6个/株。本流域整体苗情长势好,晚播早发现蕾早,开花早,伏前桃多,病虫发生和危害轻。麦茬晚栽棉促早效果十分明显,长势好。当前流域偏旱需灌溉追肥,中后期要特别注意防早熟早衰。
西北CCGI 7月为86,为常年的84。果节数13.8个/株,比迟发的去年同期仍少1.3个/株。其中南疆14.4个/株,少于去年同期的2.7个/株;北疆12.5个/株,少于去年同期的2.8个/株;河西走廊13.5个/株,与去年同期持平。整体看,南疆因棉蚜与缺水,转化慢些,迟发7~10天;北疆与河西走廊井灌地多,缺水影响小,棉蚜发生轻,转化快,迟发5~7天。
辽河CCGI 7月为110,为常年的67,果节数6.5个/株,与去年同期相当。
二.加强管理,促进转化,增结优质成铃,防早熟早衰与防贪青晚熟相结合
从7月下旬到8月中旬,是棉花成铃的关键时期。针对三大产区苗情的差异,要实行分类管理,增结优质成铃,既防早衰又防贪青晚熟。又据农业部专家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今秋可能出现“南涝北旱”需早防。主要措施如下:
1.长江流域棉区。一是重施花铃肥,施尿素、氯化钾各15~20千克/亩,先开沟接着高培土防倒伏,清除杂草。二是适时打顶,正常密度果枝18~20个/株时打顶;麦后晚栽棉、直播棉最后打顶时间不迟于立秋节气。三是搞好化学调控,打顶后最上部果枝生长果节3~4个时普遍化控,缩节胺用量5~6克/亩。
2.黄河流域棉区。一是肥水结合,重施花铃肥,施尿素20千克/亩,抗旱与排涝结合,当前本流域大部受旱,提倡沟灌,开沟深20厘米,接着高培土灌溉。三是化学调控,打顶后重控。四是麦茬晚栽棉控施氮肥,机采棉田要以全程化控为重点加强管理。
3、西北内陆棉区。提倡因苗管理。一是勤滴水勤滴肥,极端高温要增加滴灌量。二是看苗化控。三是防早衰与防贪青晚熟。一类早苗推迟停水到8月底9月初,增施叶面肥有利夺高产。二~四类苗,氮肥前移适当减量,增加化控次数,减少滴灌次数和滴水量,贪青苗停水时间可提早到8月下旬,可控制旺长和贪青晚熟。
4.综合防治病虫害。加强监测预报,及时防治棉蚜、棉铃虫、红蜘蛛和盲蝽象。提倡诱杀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西北注意“点片”控制和普防。
5.防灾减灾预案。7-8月是棉区强降水、暴雨、台风和冰雹的多发季节。在高培土的基础上,提早疏通“三沟”,灾后及时扶理倒伏棉株;抢排水和快速清洗植株泥沙;早中耕松土,早施叶面肥,整枝打杈,及时防治虫害。
6.早防“南涝北旱”。针对“南涝”要追加培土次数,实行高培土;缩节胺少量多次喷施,培育健壮个体,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增施钾肥可防“两萎病”;抢收黄熟铃,减少烂铃;疏通田间排水系统,减轻渍害和田间湿度。北旱对棉花有利但易引起早衰,要及时灌溉,增施钾肥和叶面营养。
7.早防贪青晚熟。适当早打顶,氮肥前移适当减量,化学调控次数增加,中后期滴灌次数和滴水量需减少,可控制后期旺长和贪青晚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