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阶段,新疆很热。这个“热”一方面说的是新疆的气温:新疆正遭遇30多年未遇的持续高温天气,吐鲁番最高温度持续超过45摄氏度,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克拉玛依等多地发布橙色或红色高温预警。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纺织企业掀起进疆投资热潮,2015年新疆计划承接50个纺织产业转移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
持续高温对新疆棉花生长是否有影响?纺织企业进疆投资会给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提供怎样的机遇?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推行一年后,新疆棉花种植情况怎样?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新疆棉花协会会长、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玉清。
棉花改革巩固棉纺产业地位
记者:2014年在新疆推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棉农实际收益如何?
肖玉清:2014/2015年度,在新疆推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棉农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比较收益。但棉花加工企业由于收购成本比较高,价格很难被下游消化,经营很困难。今年上半年,受大环境影响,国内棉价、纱价继续维持弱势运行。据全国交易市场统计,截至7月15日,2014年度新疆棉花的总销量为328万吨(其中地方219万吨,生产建设兵团109万吨),销售率为80%左右(其中地方87%,生产建设兵团72%)。目前,距离新年度的棉花上市不到1个月,部分涉棉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双结零压力。
记者:今年新疆棉花种植情况如何?近期的高温对棉花生长有影响吗?
肖玉清:据统计,2015年度,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植棉面积3300万亩,较上年度下降9.5%。3月份新疆下达了调减466.5万亩的指导性计划,从各地棉花实际播种面积来看,全区实际调减棉花种植面积479.23万亩,完成调减计划面积的102.7%。
虽然近期遇到了高温,但今年天气整体良好,大部分地区棉花长势良好,预计2015年度新疆棉花的总体产量下降不大。
记者: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015年度,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吗?
肖玉清:2015年度,新疆在总结评估2014棉花年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已上报国家审批,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将进一步完善。
修订后的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扩大交售量补贴的范围,增大交售量部分的补贴比例,面积部分的补贴向南疆四地州基本农户倾斜;二、减少补贴发放次数,去年国家分4次向自治区拨付补贴资金,新年度将积极争取减少兑付次数;三、简化工作流程,将现行的纸质版种植证明全面电子化,实现一次录入,直接交售;四、加强监督管理,在非资格认定加工企业、籽棉代收点、防止疆外棉进疆套取补贴等方面加强监管;五、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专业监管仓储,在符合条件的棉花加工企业设立专业监管区域,进行专业仓储和在库公检。
政策组合拳带来持续利好
记者:除了推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外,国家和新疆自治区都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今年又有不少企业进疆投资,这是否会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肖玉清:2014年,在新疆推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新疆自治区紧接着又出台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重大利好政策,这不仅有巩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而且有支持国内棉纺织产业向新疆集聚的政策导向作用。
2014年,国家连续出台了疆内棉企使用新疆棉给予800元/吨补贴,新疆棉纱、棉布出疆补贴增至900元~1000元/吨,纺织服装企业电费执行0.35元/度等政策。2015年6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8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自治区也出台了有关税收、补贴、电价等10大支持政策,大幅改善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投资环境,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2015年,新疆的扶持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使得棉纺织产业向西转移速度加快。
2015年新疆计划承接50个纺织产业转移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这些政策组合拳,肯定将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记者: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否也会对新疆棉花产生利好?
肖玉清:中亚五国与新疆毗邻,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有着丰富的棉花资源。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亚欧经济将进一步融合,中国与中亚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这将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走出去等提供难得的政策机遇。
正因为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纺织潜力,大型纺织集团除在新疆布局外,还与新疆各企业联动布局中亚、西亚、东亚市场。比如,2014年新疆中泰集团联合泰昌实业、利华棉业等战略投资者投资13.9亿元共同建设“中塔新丝路农业纺织园”,项目包括20万亩棉花农业园、15万锭纺纱等。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后市棉花下游出口仍存在增长预期。
产能过剩是棉企头号难题
记者:除了新疆棉花协会会长外,您同时还担任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企业的角度,您认为除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外,新疆棉花加工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肖玉清:首先,成本高企、质量下降、运输困难等因素导致企业经营风险集中。新疆棉花近年来的质量下降幅度较大。据统计,2014/2015棉花年度,新疆棉花符合纺企要求的28毫米以上长度、B2以上马克隆值的占80%以上,但断裂比强度符合纺企要求的却只有20%。近年来,棉花种植成本不断提升,导致新疆棉花价格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除质量之外,制约新疆棉花销售的另一重要因素。加之新疆运距长、运费成本高、运输周期长等因素影响,客观上造成棉花难以及时出疆。国家停止收储后,新疆涉棉企业的棉花销售周期贯穿全年,导致其必须承担随时间推移带来的成本费用上升和市场变化风险。
其次,现代经营模式创新及运用滞后。目前,新疆棉花销售仍以传统的现货贸易为主。在正常年份,大部分棉花需要移库内地销售,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同时还丧失了选择权与主动权,相对于国外棉商进口棉3~6个月的信用证销售模式更加缺乏竞争力。虽然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新疆设有交割仓库并提供融资功能,郑商所也于去年在新疆设立了3家期货中转库,但只是刚刚起步,而且没有交割库,市场参与度偏弱,总体规模较小。此外利用期货、电子撮合等现代交易模式缺乏。由于金融信贷政策限制其贷款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加上新疆涉棉企业普遍缺乏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没有合理利用金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从更深层次来看,产能过剩且低端是棉花加工企业的头号难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棉花加工产能是全国棉花产量的3倍,加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恶性竞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新疆为例,去年经过自治区发改委认定批复的棉花加工线高达1574条(其中地方1180条,兵团394条),如果按每条线5000吨产能的标准计算,新疆1500条生产线的全年产能就高达750万吨,而2014年度新疆的棉花总产量只有430万吨,产能已严重过剩,仅新疆的加工产能就能将全国650万吨的棉花总产量加工完。
降成本机采棉发展成必然
记者:您也提到,新疆棉花成本不断上升,而质量却在下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肖玉清:棉花质量是涉棉企业的生命线。涉棉企业要从棉花采摘、运输、收购、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以更加有力的管理措施,加强棉花质量管控,加快建立和完善棉花质量安全追溯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棉花进入市场,树立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大力推进棉花品牌建设工作,以棉花品牌带动企业效益提升。近两年,新棉集团为全面加强权属企业的棉花质量管控,特别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了棉花质量考核相关办法,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新疆棉花的成本越来越高,棉花价格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甚至比很多内地省份的价格都要高,这一点必须尽快扭转。收购环节要按质论价,加工环节要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强化各环节的成本费用控制和节能降耗工作,防止“跑、冒、滴、漏”,切实降本增效。
当前,新疆棉花产业的另一难题就是产能过剩而带来的恶性竞争,导致各企业为哄抢资源而肆意抬高收购价。要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社加强联合,通过企业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农民向企业销售棉花,提高涉棉企业控制和掌握棉花资源的能力。
记者:为了降低成本,新疆机采棉越来越多,但机采棉的质量还不被下游企业认可。您认为解决之道是什么?
肖玉清:目前,我国机采棉几乎全部使用手摘棉的棉种,生长期间也是手摘棉的管理模式,只有最后采收时使用机械作业。而国外是从专业的育种、田间生产管理直到最后采收作业,都有一套专门为机采棉量身定做的规范要求。新疆发展机采棉还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
从长远来看,以机采棉及全产业链为代表的现代棉花产业发展模式是降低棉花综合成本的必然趋势。涉棉企业要以全产业链发展的视角,全力推广实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操作,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综合成本,发挥规模效益,切实增强新疆棉花的核心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