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疆棉花采摘进度的加快,交售量也在不断增加。面对棉价逐渐走低的趋势,棉企将去库存作为企业控制风险第一要务,甚至为此不惜血本。然而事与愿违,皮棉销售状况始终未见起色,卖棉难成为摆在今年棉企面前的最大问题。
当前新疆籽棉交售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天气因素是导致今年交售进度加快的最大原因。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23日,全国交售率为73.6%,其中新疆交售率为91.3%。而在去年同期,全国籽棉交售率为60.4%,其中新疆交售率为75.6%。
新疆籽棉交售进度加快,并未有效扭转消费颓势。该调查数据还显示,截至2015年10月23日,新疆加工皮棉129.4万吨,销售皮棉39.5万吨,占比16.0%左右。而在去年同期,新疆加工皮棉94.3万吨,累计销售皮棉17.6万吨,占比达18.7%左右。
此时正值“金九银十”黄金生产期,为何销售迟迟未有起色。
首先是棉花质量问题。根据2015年9月公检数据显示,新疆棉长度在28mm以上仅占约27.5%,但在2014年9月,新疆棉长度在28mm以上占93.07%。据当地棉企表示,根据其10月份试轧的数据,虽然棉花质量较9月份有明显提升,但长度在27mm及以下的棉花依然占比很大,严重影响棉花质量。
下游纺企表示,今年新疆棉花品级较前往年有所下降,特别在长度和马值等方面表现较差,对国内生产中高支纱产品限制很大。
其次是下游需求问题。日前,大量的低品质伏前花和中期花集中上市,而27mm及以下长度皮棉又需求疲软,致使新疆棉滞销范围迅速扩大,棉价进一步下行趋势明显。一方面下游纺企遭遇市场困境,开工率虽然相交9月份之前有了明显回升,但生产情况与往年相比,仍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碍于当前棉价走势,纺企只得采取随买随用措施避免企业库存风险。当然还有外纱的冲击、市场经济疲软等其他原因。
不管怎样,上游棉企和下游纺企出现对接问题,如何彻底解决,结果是顾此失彼还是实现共赢?不仅考验了企业的应对能力,而且考验着国内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