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4日,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棉花采摘完成85%-90%,除个别地区棉田之中仍“残存”少量盖顶桃、秋桃之外,田间已空无一棉。今年黄河流域棉花特点:
一是“丰产不丰收”。籽棉单产普遍在420-520斤/亩,较去年增5%-8%;单价却在2.75-3.05元/斤,同比去年跌0.30元/斤以上,算下来,棉农一亩棉花较去年减收几十元,而较2013年减收350-400元/亩。
二是遭遇“卖棉难”。山东东营一位棉花“大户”介绍,近期籽棉销售愈加艰难,他的17000余斤籽棉至今仅卖出900多斤,成堆成垛的籽棉他不知道卖给谁。 “关键是信息不对称。”沧州一位刘姓种棉人说,他今年同样遭遇“卖棉难”的问题。比如,11月2日,他专门雇了一辆拖拉机,拉着近4000斤籽棉在沧州及周边方圆50公里转了一大圈,一天下来,仅见到4、5家挂牌收购的400型轧花厂,但最终未完成交易。“不是挑三拣四,就是表示暂停收购,想要卖棉过几天再过来。”老刘非常无奈,白白搭上了一天的时间和200元的车费。棉农很想卖棉,但奈何找不到“有诚意”的买家。
截至11月初,在整个河北、山东及河南有多少认真收购的400型轧花厂?这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从棉农及经纪人的反馈来看,估计三省正常收购、加工的400型轧花厂不足300家,但是这三个省又岂止这300个县(市)?正如一位市场人士所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一个产棉县400型轧花厂不能少于7、8家,否则棉农卖棉要长途跋涉,大幅增加卖棉成本,影响棉农积极性。
似乎棉企是“罪魁祸首”,其实轧花厂们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们也遭遇了‘卖棉难’。”河北保定某400型轧花厂负责人李先生说,他们厂10月8日正式开秤收购,共加工棉花580吨,远低于去年同期1900多吨的水平。但是至今仅卖出210吨,剩余的370多吨至今少人问津。
他分析原因:第一,纺企“重新疆轻内地”,10月下旬以来,各地纺企不管大小齐刷刷地赴疆采购,尤其今年新疆棉“质差价低”,更吸引了大量的纺低支纱的中小纺企。另外,因为担心打眼,多数企业负责人亲自赴疆看大货,更加无遐顾及内地。
第二,今年内地棉无价格优势。4日,新疆手摘棉3127级疆内提货价12600-12700元/吨,运至河北保定成本在12900-13000元/吨(500元/吨的出疆补贴计算在内);同时,河北省3127级地产棉出厂价格12900-13000元/吨,个别企业报价13200元/吨以上。以质量而论,新疆棉远胜同级地产棉,以价格而论,同级地产棉较新疆棉持平或略高,纺企肯定会“舍内地而取新疆也”。
但是,该负责人说,最关键的还是信息不对称,今年黄河流域开工的轧花厂非常少,各地都形不成规模,在籽棉收购、皮棉销售过程中,都没有什么议价能力。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