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以来的棉花市场令涉棉企业、投机商再次见识了资金的磅礴力量,有套保和高位做空赚得盆满钵满的,自然也有被打爆仓、黯然亏损出局的。“双十一”本是电商、销售商和购物者狂欢的节日,但如今天却成了大宗商品投资者的梦魇,从涨停到跌停只用了短短几分钟,一时间“血流成河”,多空双方都是伤痕遍体。郑棉CF1701合约用了短短三天时间从15280元/吨上涨至17005元/吨,涨幅11.29%,但仅仅只用了三分钟就从17005元/吨下跌至14775元/吨,跌幅13.11%,不仅三天来的上涨尽没,而且对多头、投机商的心理造成重大创伤。
对于引发“双十一”棉花期灾的原因,大致可归纳如下三点:一是各期货交易所、相关部委加大商品期货调控力度;二是庄家资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疯狂追涨杀跌,结果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成了“绞肉机”;三是特朗普和美联储关于12月份加息的预期不断上升的相关表述、对中国产品进口政策日趋收紧等。
那么棉花“暴涨暴跌”后的走向如何呢?笔者的看法是主力合约15000元/吨的底部支撑仍非常强,郑棉、现货仍将沿续震荡向上的格局,只是上涨的幅度和力度将大幅减弱,涨停和跌停只能停留在2016年11月11日的记忆中,主力合约将缓慢突破15500元/吨、15750元/吨乃至16000元/吨,棉花企业与纺织企业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首先,棉花企业对棉价的预期大幅上调。相10、11月上旬15000-15500元/吨区间得到轧花厂、棉企的认可并接受,但随着双十主力合约顶部撞开16000元/吨、17000元/吨,对于“开过眼界”的棉花企业而言售棉底线已不可能再停留在15500元/吨甚至16000元/吨;
其次,新疆棉出疆的运力问题难以解决。由于11、12月份仅是疆内应季瓜果、能源等物资密集出疆期,也是客运比较繁忙的阶段,铁路空棚车、集装箱难以为棉花运输亮绿灯;而目前仍是棉花、瓜果上站台高峰期,短倒比较受司机的欢迎,除非需方开出的运输价格非常有吸引力,否则疆内车辆出疆的积极性不高。重庆某棉企表示,虽然从阿克苏至重庆运费已涨至1200-1300元/吨,但采购的5批絮棉仍未找到运输车辆。据统计,11月5-11日棉花公路出疆量4.37万吨,同比下滑44%。
再次,地产棉和进口棉双双不给力。从各外商、贸易商的报价来看,最早一批2016/17年度美棉的装运期为11/12月份,抵港交货不会早于12月中旬前;印度棉的装船期多在12/1月;况且部分大型纺企、进口商计划配额重点采购2016年度高等级高品质澳棉;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显示,2016年中国棉花总产487.7万吨,其中新疆棉区381.4万吨,占总产量的78.2%;按预测,地产棉产量约106.3万吨,但品质、品级较2014、2015年度明显下滑,不符合纺C40S及以上支数棉纱的配棉需求。据中纤局统计,截至11月14日,2016年度累计公检棉花198.41万吨,其中新疆、内地棉花分别为195.49万吨、2.92万吨,内地棉花只占1.47%,较前两年继续下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