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抽样调查显示,截至1月10日,被抽样调查企业棉花平均库存使用天数约为31.5天(含到港进口棉数量),环比增加0.7天,同比持平。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约64.3万吨,环比增加1.4%,同比减少1.2%。
据了解,1月中旬以来阿克苏、巴楚等地监管库“双28/双29”、3128/2128级(断裂比强26-27CN)手摘棉的毛重报价分别为15500-15600元/吨、15200-15400元/吨,纤维长度28mm与29mm的皮棉差价仅50元/吨左右。
巴楚某棉花加工企业表示,截至1月中旬,巴楚、伽师、麦盖提、莎车等地轧花厂手摘棉的销售进度普遍超过50%,一些内地包厂或租赁加工线的涉棉企业销售进度甚至达到60-70%。2016年度南疆手摘棉纤维长度普遍达到28-30mm,马克隆值以C2、B2、B1为主,但最大的缺点是断裂比强度偏低,有些厂加工了100多批手摘棉,其中强力28CN以下的占比接近60%。四川、重庆、河南等地絮棉客户的采购报价低于纺织用棉价格200-300元/吨,因此棉企并不甘心。
阿克苏地区的几家监管库表示,今年皮棉出现了“出两头,留中间”现象——“双28/双29”手摘棉询价和出货较快,纤维长度短(27mm及以下)且马值大(5.0以上)、断裂比强度低(27CN以下)的低品质棉花也销售快。3128B/2128B级或3129B/2129B级(断裂比强度低)的皮棉却被剩了下来,棉企大多坚守15500元/吨“阵地,用棉企业、贸易商的报价则在15200-15300元/吨,买卖双方的预期相差200-300元/吨。
随郑棉主力合约再次站上15000元/吨、15300元/吨,ICE上涨导致中国纺企、进口企业签约外棉的积极性明显下滑,疆内棉企、棉商的心态逐渐企稳,信心缓慢恢复。一方面截至1月中旬,2016年度美棉、乌棉等高品质外棉依旧“爽约”,只有少量印度棉到港。受ICE先后上破73美分/磅、75美分/磅的影响,EMOTSM级美棉1%清关的成本都在14800元/吨以上;另一方面国内棉纺织企业的原料库存储备低于预期,河南、河北、山东等部分纱厂棉花库存只有15-20天,3月6日储备棉轮出启动前必将再有一轮补库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