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金三银四”的“旺季不旺”,五一过后,纺织市场虽然进入了传统淡季,但是却走出了“淡季不淡”的行情。进入5月,大宗商品尤其是黑色系和有色系开启了一波过山车走势,月初商品全线普涨,郑棉和郑纱也跟随上涨,但在5月13日与24日,行情又经历了2波大跌,郑棉及郑纱从高位回落近700点。本周棉价纱价背道而驰,截至2021年5月27日,CY C32S纯棉纱报收25300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150元/吨。而CC 3128B棉花指数却报收15772元/吨,较上周同期跌79元/吨。
近两日棉花期货持续下跌,在没有明显利空的情况下27日最低到了15300元/吨,触及到了近一个多月的新低,也带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贸易商方面对适当的下跌是喜闻乐见的,这几日出货明显加快,一些小的贸易商已经把货已经出完了,各家大多上调了50-100元/吨的基差。纺企方面,目前纱线出货仍然不成问题,棉花的下跌还没有传导到纱线,由于下游需求较好,多数看好后市,逢低补库的较多,从15300-15600都有大量的纺企点价成交,部分纺企已经点价点到资金限额,因而预计继续下跌的话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恐慌心理。
棉纱方面,进入5月中旬以后,棉纱价格开始跟随期货上涨,多数纺企上调价格500元/吨左右。大多企业的订单排期在1个月左右,部分企业排单期较短,主要是因为市场价格波动,不接长单,以随产随销为主。而原先“纱随花舞”的棉纱价格,在近期低库存的支撑下也不再灵验。从本周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随着郑棉的下跌,棉花现货本周下跌回落,但棉纱价格依旧坚挺。主要还是由于纺企目前现货库存较低,而市场出货较快,企业暂无运营压力。因此支撑棉纱价格,纺企挺价意愿也较强。从利润来看,目前纺纱理论盈利能达到2000元/吨以上(使用20日前棉花原料价格)。而从纺企棉花库存的走势可以看出,不少纺企选择在5月中旬补库,而那时的棉花价格正在经历第一波下跌。大多纺企的棉花原料库存基本保持在40天左右。
进口纱方面,截至5月27日,进口纱内盘印纱C32S报收24600元/吨,越纱C32S报收24450元/吨,巴基斯坦C20S报收2160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而外盘方面,除了印度由于产能的下降价格有所上提,其余主要进口国价格也基本持平。从进口量来看,4月我国进口棉纱量再次超过20万吨,达到21.6万吨,同比增长59.4%,环比增长3.3%,较2019年4月相比增长12.2%,超出前期市场预期。四月到港货物为2-3月订货,还有部分前期延期货物到港,成本差异较大,部分高价成本并未亏损销售。我国进口量连续超市场预期,而贸易商反馈市场库存压力并不大,一方面是被下游需求消化;另一方面可能下游直接进口量在增加,在新疆棉禁令之后下游终端服装的品牌厂商有要求禁止新疆棉的,进口棉纱为主要替代途径,这部分订单多为长单,提前锁定部分进口棉纱,因此实际到港量增量部分多了下游终端直接订货这一途径。当前五月到港量成本差异较大,既有3月订货到港也有4月中下旬订购到港,在4月中下至五月中上中国订货量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6月船期,因此后期预计5-6月到港量可能也不小。
后续市场是否会持续“淡季不淡”还尚需观察。原因主要是由于一来6、7月份内销市场进入传统淡季;二是纺企锁汇、合同增加汇率波动条款及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等仍有一定难度,近日人民币大幅升值使出口企业“有苦难言”;三是海运费大涨、舱位“一票难求”及欧美部分港口货物严重堆积导致滞港费用增加等等。另一方面,纵观国际市场,放水逻辑依旧存在。在终将退出宽松的前提下,通胀预期影响逐次减弱,且市场预计美联储货币收紧最快也将在2022年。这也意味着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基础并未被破坏。而新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减小,棉花减产仍存在一定预期。棉花价格将对棉纱价格有一定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