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大于求这一2010年以后连续困扰聚酯瓶片行业的头等问题,借由去年行业的自身整合,如今虽然未达到完全供需平衡状态,但也不至于让生产者感到头疼。原因是行业供需矛盾得到改善。
2009年,大量的瓶片新项目被投资者选中,以至于2013年聚酯瓶片运行产能达到727万吨,但国内需求量仅为344万吨左右。
在此背景下,后市还要面对逸盛100万吨新项目的投产,同时安阳龙宇的30万吨新项目也等待上马,蕾迪斯老装置重新包装后的宝应宝生也整装待发,行业真的只有整合自救一条道路。
2013年7月,海南某厂装置停产,暂无重启计划;10月,浙江某15万吨的厂家停产,半个海外股东有意撤资;同样是在10月,江阴某20万吨级别厂家停产,当年年底装置地皮到期;而2013年底,四川某酒业背景的厂家也做出次年极少量聚酯瓶片的生产计划;而早在这些发生之前,珠海某老牌生产厂家的小装置们,已灵活切换至差别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江苏某配套45万吨聚酯瓶片装置的行业大头,也早早地认清现实,改成了45万吨聚酯切片装置,还有北方的某老牌中字头企业,连PTA装置都永久停产了。
细数一下,2013年底聚酯瓶片虽然有727万吨的运行产能(特指在2013年运行过的所有瓶片装置),但实际年底剩余的有效产能仅剩613万吨,即使如今逸盛2号50万吨新装置已顺利投产,也不过653万吨左右的运行产能。而瓶片的运行企业仅有10家,对比昔年的20家厂,话语权重显然会有所不同。
当然,仅仅是生产企业减少并不足以让聚酯瓶片企业彻底打个翻身仗,今年3月的瓶片生产量仍然高达近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万吨左右,而内需的量预估是在34万吨~35万吨左右,仍然有15万吨左右的剩余量。在2012年以前,这样的剩余量绝对会制造正库存,但今年以来,聚酯瓶片行业的出口情况延续2013年的良好状态,1~2月的月出口增幅均在50%以上。如果3月也在这个增幅附近的话,那么3月的瓶片出口量将会突破20万吨的历史高位,并且接近25万吨左右。
按此推测,如果我国出口在未来一年内遭受到诸如克里米亚局势问题带来的运输延误(事实证明即使在问题最严峻的3月,也只是稍有滞港)、阿根廷反倾销落实等意外状况,我国2014年的出口量也有望在去年177万吨的基础上,实现近乎40%左右的增长,那么即使全年的瓶片生产量提升到590万吨(全年计划运行产能653+15+30=698万吨,假设开工率达到85%),内需的表观消费量也仅仅只有340万吨,基本无压力。显然,上述的假设只是一种供需上的推论,由于聚酯瓶片的销售模式有别于聚酯其他产品,带有提前销售的超卖性质,故而面对聚酯成本的转嫁,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下跌行情中,由于超卖提前锁定价格,聚酯瓶片工厂往往能够收益;但是面对上涨行情,如果跟涨不及时,厂家现金流的损失会非常惨重。无论是供需矛盾的压力减小,还是出口的好转,只是该行业外部条件的一定改善,但把握采购节点以及对于行情的预判才是今年瓶片工厂真正需要把脉的关键。毕竟,供需矛盾的压力只是暂时得到缓解,明年起还有多套装置等着排队上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