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纤板块的20多家上市公司一一披露前3季度业绩预告。本报记者梳理了近10家化纤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发现,粘胶行业的3家上市公司前3季度在粘胶价格上涨的行情下,收入均有所增长,澳洋科技、新乡化纤都出现赢利,但恒天海龙赢利能力较低,仍呈现亏损状态。聚酯产业的2家企业桐昆股份与荣盛石化由于聚酯产品售价下降,净利减少,但都处于赢利状态。氨纶行业行情不振,龙头企业华峰氨纶前3季度净利润出现下降,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调整销售策略及多元投资等方式积极应对低迷行情。
价格上涨持续8个多月 粘胶短纤行业形势向好
自2014年起,粘胶纤维行业在产能扩张过度与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下,产品价格一直在底部区域运行,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的平均销售价格都比2013年下跌超过10%,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今年,粘胶短纤价格自3月份起上涨将近30%,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上涨波段,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无论是从价格涨幅还是从时间跨度方面看,在粘胶历史上今年的行情都是奇迹般的存在。”
据第一纺织网统计,3季度粘胶短纤行业开工率波动在76%~86%之间,均值为81%。行业产销率自7月中旬升至高位后,持续高位运行。截至10月27日,粘胶短纤市场价格重心稳步上行,价格指数达到14700元/吨,较年初最低点上调3420元/吨,涨幅超过30.3%。
在大好的行情下,几家粘胶上市公司的赢利情况都随之得到了改善。粘胶短纤龙头企业之一的澳洋科技虽然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2.04%至11.44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了152.56%至2392.92万元。前3季度,公司营收一改上半年下滑态势,实现同比23.22%的增长,达到27.95亿元;净利润与上年同期亏损4985.81万元相比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82.42%,达到9094.92万元。
新乡化纤前3季度实现营收约22.29亿元,同比增长了3.22%,净利润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57.06%。主要原因为粘胶短纤和粘胶长丝产销量有所提高,产品价格回升,毛利有所增加。其业绩大幅改善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报告期以土地使用权投资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的土地评估增值和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补偿金等增加了收益2288万元。
南京化纤前3季度营收约11.47亿元,同比下降23.12%;净利润约4.59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52.38万元相比增长幅度达到30235.53%。南京化纤表示,除粘胶产品价格上涨增加公司赢利之外,公司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处置南京金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从而使得收益大幅增加。
尽管粘胶行业价格有了一定回升,恒天海龙营收有了一定增长,但是其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恒天海龙在前3个季度实现营收约16.13亿元,同比增长26.3%。但是公司仍亏损2.46亿元,经营依然艰难。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近几年粘胶纤维在终端应用领域的扩展开发,粘胶厂家规避前几年的深度亏损而加大新产品开发与生产,加之行业贸易商的纷纷退出,目前粘胶短纤常规产品供需结构趋于健康化。同时,粘胶短纤价格持续长达8个月的强势拉涨后,进入11月份上涨阻力增加,但无论是从粘胶厂家的成本、订单、库存还是企业的自身角度来讲,都不愿见行情下跌,预计行情仍具备惯性上涨的动力。
价格下降导致营收下滑 聚酯产业企盼后市复苏
随着聚酯企业积极将业务向上游延伸,目前中国PTA产能已达到4700万吨左右,与2010年的约1500万吨相比增幅超过200%。
今年上半年,聚酯市场的投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几套计划内的装置也按部就班地在原计划的投产时间附近正式启动。但在古雷芳烃装置爆炸引起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以及聚酯整体需求并没有大幅增长、局部仍存在下降的情况影响下,聚酯企业并未像去年年末预期的那样保持良好的赢利状态,因而下半年聚酯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截至9月底,江浙织造开机率下滑至65%附近,聚酯负荷小幅下降至78%左右。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聚酯市场回暖迹象较弱,企业降价去库存的意识较强,减少库存依然是目前企业适应市场现状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涤纶产品售价下降是导致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这在桐昆股份与荣盛石化披露的3季报中有所体现。
与上半年赢利相比,桐昆股份与荣盛石化在前3个季度中净利增加幅度均有所减少。上半年桐昆股份由于涤纶长丝单位产品售价的大幅下降,实现营收约111.41亿元,同比下滑5.61%,实现净利3.17亿元,同比增加1162.58%。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165.78亿元,同比下滑10.39%,营收下滑幅度较上半年扩大4.7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约1亿元,同比增加487.24%。荣盛石化上半年实现营收122.52亿元,同比减少28.78%;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425.63%。前3季度实现营收194.81亿元,同比下滑22.05%;净利润5597.6万元,同比增长363.89%。
尽管净利增幅下滑,但是企业仍对市场前景有所期盼。桐昆股份认为,由于国内行业前4家产能占据了约40%的市场份额,集中度提高,同时受化纤下游需求带动、国内装置竞争力提升、出口比重提高等因素影响,随着今年最后几套大的PTA装置投产及部分中小产能的退出,未来PTA行业有望反转。
总体来看,虽然聚酯行业当前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仍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专家认为,聚酯企业必须重视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注重产品差异化,力求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竞争加剧净利大幅下滑 氨纶行业赢利持续承压
年初以来,氨纶产品价格处于持续下行通道,行业毛利润也随之持续下滑。业内专家表示,在40D氨纶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低后,氨纶行业赢利水平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氨纶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的趋势短期内仍难以逆转。
泰和新材氨纶年产能3.4万吨,为国内氨纶生产前列企业,其在发布前3季度业绩时表示,受氨纶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收约11.73亿元,同比下降10.2%,实现净利润8171.51万元,同比减少35.37%。
华峰氨纶上半年实现营收12.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74%;实现净利润1.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16%。同时,由于氨纶行业产能集中释放,下游需求疲软,产品价格明显下降等因素,华峰氨纶前3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89%。同时,华峰氨纶表示,国内氨纶行业景气度较上年明显回落,随着新一轮市场竞争加剧,氨纶行业毛利率持续下滑。业内工艺落后、产能较小的氨纶企业将面临愈发严峻的赢利压力和生存压力,氨纶行业有望加速整合,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氨纶行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库存压力积重难返等问题。目前在全国的30多家干法纺丝氨纶企业中,大型企业的产能总数仅占到了总产能的一半不到,而1万吨产能以下的小型企业的数量依然十分可观。市场过于分散的局面更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而这一情况短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改善。同时,虽然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开始将更多注意力转向了解客户需求,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创新创造更高的价值,但下游消费升级的过程仍然令产品差异化的道路变得较为漫长。
针对低迷的大行情,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上半年,泰和新材主要采取研发新产品、调整销售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开展节能降耗等措施,提升公司赢利能力。华峰氨纶在氨纶产业之外,开始加大力度投资多元产业。9月23日,华峰氨纶设立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进入环保行业。华峰氨纶认为,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是大势所趋,发展热电联产项目有利于公司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拓展业务结构,培育未来赢利增长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