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上周行情回顾
上周郑棉期货1405合约维持高位震荡,下有均线支撑,同时上涨也乏力;成交量相对较小,持仓稳中有增。1405合约收盘于20065,突破20000点大关,周涨幅1%左右。全周成交量14.5万手左右;周最高价20245,最低价19880,振幅1.8%左右。短线方向不明确。
现货市场,节后国家抛储继续进行,但市场尚未完全从节日气氛里恢复过来,近日雨雪天气也部分影响了一些企业的复工计划,市场仍显平静。现货皮棉销售成交甚少,价格以稳定为主;籽棉成交部分地区价格稳中有涨,元宵节后有望活跃起来。
一、尽管棉价有望市场化,但短中期政策仍主导行情
2014年的一号文件部分内容涉及国内农产品定价,相关的改革将打破旧的定价体系,新的定价体系也将逐渐建立,从行政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进程将有所加快。一号文件提出,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而直补试点替代收储政策改革启动,意味着市场化定价改革加快。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从大方向来说,直补相对于收储更属于市场化的手段。在新疆进行棉花直补试点,将推进棉花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直补试点意味着,既补贴农民又补贴消费者,同时实行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而市场定价意味着,大量被收储的棉花产出会直接投放到市场,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进口大豆和棉花的依赖,增强国内企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可以破除垄断,实现农产品自由流通,缓解下游加工企业和消费行业的成本压力,增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未来棉花更多反映的是中国自身的供求现状。
众所周知,国内棉花市场是政策市,政策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连续三个年度累计收储棉花超过1500万吨,确实起到了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保护棉农的作用,但收储导致内外棉花价差巨大、纺织企业成本居高、竞争力降低和订单流失,加上国家储备棉巨量库存难以消化,基于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相关财政、市场压力的凸现,收储政策难以持续。新年度国家将采用棉农直补试点方式取代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意味着国家对棉花价格托底行为的终结,国内棉花价格将回归市场。国内的棉价可能会因向市场靠拢而下跌,这有利于纺织企业国内纺织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但内外棉价差的回归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图2:国内外棉花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棉花协会,华联期货研究所
三、收储、抛储方面
节后国家继续进行棉花抛储投放,而收储仍未开始。春节期间收储交易停市将长达25天时间(1月23日开始停止),2月17日继续进行(本周一)。截至2014年1月22日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5615520吨,新疆累计成交3806860吨,内地累计成交1808660吨。
抛储继续进行,短期主导市场。春节假期归来,抛储照常进行,上周国家棉花抛储成交量延续之前的特点,总体成交比例在30%左右。截止到2月13日,储备棉投放累计上市总量1296323.9121吨,累计成交总量481352.9071吨,成交比例37.12%。其中,国产棉累计上市1227395.05吨,累计成交413160.5492吨,成交比例33.66%。
四、国内棉市动态
截至2月14日,湖北、安徽等地多数轧花厂仍未开工,仅几家坚持收购,籽棉数量较少。湖北荆州、孝感等地新收籽棉以白棉4级,淡点污棉1、2级为主,衣分多数在35.5-36%,回潮率在10-12%之间,14日价格分别为4.20元/斤、4.15元/斤、4.00元/斤,均与13日持平。多数企业反映,春节放假前湖北棉花收购工作已完成90%以上,这也是大多数轧花厂春节后不再开工的原因。
安徽无为、巢湖是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截至目前棉籽收购工作也已进入尾声。近日当地籽棉价格有较大幅度下滑,其中白棉3级4.20元/斤,4级4.05元/斤;淡点污棉1级4.15元/斤,2级4.00元/斤,均较春节前下跌0.10元/斤左右。
据农情调度,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2014年新疆全年农作物意向种植面积6215.63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42.7万亩。粮食2993.95万亩,棉花1709.53万亩,油料206.8万亩,糖料82.8万亩,蔬菜262.6万亩,瓜果类176.8万亩,打瓜、加工番茄等其它农作物908.1万亩。
第二部分 后市展望与操作建议
节后市场相对平静,消息面匮乏,市场方向不明。棉花直补政策对近月棉花价格影响或有限,政策仍然主导市场。抛储继续进行,收储尚未开始,元宵节后北方棉市有望活跃起来。继续关注直补等政策方面的更多细节。操作上,郑棉1405合约暂观望为主,等待机会空单介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