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本年度以来(2013.9-2014.3)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88.5万吨,同比减少85.1万吨,减幅为31.1%,其中2014年前3个月累计进口棉花76.1万吨,同比减少60.4万吨,减幅44.2%。那么本年度中国到底需要进口多少吨外棉?USDA、ICAC5月月报公布的数字分别为277.6万吨、309万吨,而中国棉花协会的测算数据为257万吨,以USDA、中棉协的数据来看,4-8月份中国还需进口89.1万吨、68.5万吨,笔者认为剩余5个月外棉的进口量或超过100万吨,使年度总进口量接近300万吨,原因如下:
一、4-8月份2014年度棉花进口配额相对充足。据悉,2014年1月和4月中国政府分别下发了89.4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80-90万吨加工贸易棉花进口配额,而5月中旬又按4月份的抛储成交量增发了约15-16万吨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以后每个月都将下发上个月与抛储量相搭配的滑准关税配额),至5月底前,增发的棉花进口配额总量不低于185万吨。而从2012/13年度的配额使用情况看,最不好用的加工贸易配额也几乎100%被消费。
二、港口、在途和5-7月船期的澳棉满足中国纺企需要。据部分外商和大型进口商估算,至4月底,中国各主港的保税、清关外棉总量约30-32万吨(主体是印度棉、美棉、乌兹别克斯坦棉和西非棉)。据统计,自印度棉花年度开始至3月中期,印度已经累计登记出口棉花940万包,约合160万吨,装运了151万吨,仅9万吨尚未装运,而前7个月中国装运印度棉约89万吨,占印度出口总量的59%,按此比例推算,中国年度签约印度棉的总量约113万吨,还有24万吨尚未装运。截至5月1日,中国累计签约进口2013/14年度美棉53万吨,占美棉总出口量的23.7%,累计装运美棉46.9万吨,尚有6万吨未装运。由于美棉的签约量占年度预计出口总量的95%,因此剩余皮棉预计发运至中国的仅2-3万吨,美棉在途、待装运至中国主港的棉花总量不足10万吨,加上10-15万吨西非棉,2013年外棉可供中国买家选择的总量约75-80万吨左右,而5月中旬开始已有澳棉运抵中国主港(2014年度澳棉总产估测90万吨),6-8月份是澳棉的集中销售期。由于中国政府轮出内地仓库2013年度国储新疆棉的可能性逐渐减弱,因此SM、M级澳棉将成为中国纺企采购的重点,5-8月份采购20-25万吨问题不大,2013年度澳棉一度占中国单月进口外棉比例的40%以上。
三、随ICE期棉主力下滑,内外棉花现货差价扩大,中国纺企、贸易商逢低吸纳的热情迅速恢复。5月13-15日,外商、进口商美棉EMOTSM级、西非棉SM1-1/8〞以及印度棉S-61-5/32〞的CIF报价集中在100-100.5美分/磅、92.5-93美分/磅、93-93.5美分/磅,滑准关税下的人民币报价分别为16500-16600元/吨、15700-15800元/吨、15750-15850元/吨(因清关公司不同、港口不同而略有差异),同目前抛储标准级棉竞拍底价价差约600-1500元/吨,若再将净重结算和公定结算的差异计算在内,实际价差在1000-2000元/吨,对已经拥有足额棉花进口配额的纺企而言吸引力很大。并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储棉轮出棉花品级偏低,一致性差,再加上亏重的情况非常突出,大中型棉纺织厂对高等级“机采”美棉、澳棉甚至质优价廉西非棉的关注度、下单积极性都较高。
四、外棉的信用证、一次性交货、一致性强以及各海关对加工贸易订单的审查有所放松等等利好因素有利于外棉进入中国市场。由于3月份以来,国有银行、各省市商业银行纷纷降低了对棉花、棉纺织、服装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上下游布厂、服装厂货款给付缓慢,纱厂产品“去库存化”困难,导致不仅中小型棉纺厂资金流紧张,大厂也普遍捉襟见肘,因此开具信用证预定外棉成为企业现金流减压、锁定原料的重要途径。据了解,目前各银行大多只能开出LC90天,120天及以上的信用证几乎开不出来。2月份青岛、天津、上海、张家港等海关对出口订单“一日游”“假出口”等情况加大审核和清查力度,不仅棉花贸易商无法操作加工贸易进口配额,一些棉纺织厂也“畏首畏尾”,但进入5月份,海关审核力度减弱,加工贸易、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的转让、委托进口又活跃起来,配额的使用比例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