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尽管PX、PTA出现大跳水,高价原料有所降温,但对聚酯产业链来说仍旧苦不堪言。今年以来,“上强下弱”成为聚酯产业链最大的痛点。在高成本逻辑驱动下,上自石脑油、乙烯、PTA、MEG,下至涤纶长丝、短纤和切片,都深陷亏损困局。终端加弹和织造企业压力更加明显,产业链也不止一次出现了“活久见”的负加工费。与成本端不同的是,聚酯下游需求因疫情影响持续低迷,产业链传统的“金三银四”旺季未能如期而至。
眼下,上海复工复产进行时,是否会为市场需求注入新的活力?聚酯市场能否迎来迟到的旺季?如何把脉聚酯的淡季需求?需求端恢复又会遇到怎样的难题?面对产业链困局,聚酯产业企业该如何应对?记者就当前聚酯产业链动态进行了详细梳理,尝试为大家破解市场淡季中的谜题。
A负加工费频出现产业链利润问题堪忧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低效益”是今年聚酯产业链的关键词之一。以PTA为例,年内已经多次出现负加工费。
对此,华瑞信息资深分析师袁媛介绍说,3月上旬,俄乌爆发军事冲突,原油急涨导致产业链价差快速压缩。3月9日,PTA加工差最低降至-44元/吨,彼时的PX价差也一度压缩至200美元/吨以下,二者走向趋于同步。
5月中旬,随着亚美套利窗口打开,市场传闻亚洲有4万—5万吨PX出口到美国,PXN开始快速拉升,推动PTA综合成本大涨,导致5月11日PTA价差降至5元/吨。若考虑同期醋酸成本,那PTA价差又明显陷入负值区间。在此之后,油品强势的逻辑持续发酵,带动PXN继续走扩,6月上旬已经达到600美元/吨的高位。然而,下游需求又难以为继。6月7日,PTA价差跌至-13元/吨。
在业内人士看来,负加工费频现集中反映出聚酯产业链的核心问题——成本过强与需求偏弱的矛盾不断激化,产业链中上游环节的话语权强于下游环节,越向下利润问题越严重。
今年,加工费着实让聚酯产业企业感受到了“面粉比面包贵”,“卖面粉”的收益好于“卖面包”,产业链利润集中在上游。事实上,在此轮PX大涨之前,上游PX和PTA利润维持在尚可的水平。
“经历这次涨价后,PXN价差直线上升,PX利润迅速涨至高位。而PTA得益于产能集中度较高且话语权较强,出现了几次原料大涨导致的负加工费,其余时候加工费维持在400元/吨左右。”浙商期货分析师朱立航表示,但下游聚酯就比较堪忧了。
在他看来,今年疫情反复导致的需求疲软对聚酯的影响最直接,产销低迷、库存居高不下、利润亏损严重等都反映了这一情况。“产业链整体利润不能有效提升,主要原因是终端需求过于疲软。终端织造的开工长期维持在历史同期最低位,终端需求比前两年更糟糕。在此情况下,整个产业链的利润都难以真正长久提升起来。”朱立航分析说。
据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庞春艳介绍,春节期间,上游PTA和MEG季节性累库,聚酯企业检修量低于往年同期,聚酯厂的库存大幅回升。“往年春节过后,随着工人返岗,下游订单好转,产业链库存会逐渐走低。然而,今年遇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导致纺织服装消费受到明显抑制。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却因海外需求回升而持续上涨,产业链利润呈现出上游好、下游差的状况。”
目前来看,产业链利润问题仍堪忧。“受北半球出行旺季的影响,成品油需求较好。因此,油品暴利带动调油料需求走好,芳烃出现暴利。石脑油作为炼油副产品,受到需求拖累,进入负利润状态。下游烯烃类及塑料制成品的逻辑相同,也是无利润或负利润。”庞春燕总结说,整体来看,产业链利润集中在上游油品端,化工类受到需求拖累整体呈现无利润状态。
“由于原料涨价过多,大部分品种利润水平处在盈亏线以下,开工萎靡不振,并且受制于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短期利润问题难见改善。”朱立航认为。
B高成本时代来袭企业突围之道怎么走
今年上半年,原油、石脑油和PX轮番发力,聚酯产业链成本不断攀升。“与往年相比,今年成本端的特点是绝对价格高,上涨速度快,这一点让产业链企业措手不及。”华瑞信息信息经理郝尚坤如是说,对于PX价差扩大,5月之前主要得益于PX自身坚挺的基本面,此后则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油品偏强逻辑的影响。
“往年PX利润大涨大跌,是由PX和下游PTA装置投产错配引发的供需矛盾所致,但今年PX大涨的逻辑与往年完全不同。”庞春艳表示,今年油品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引发亚洲芳烃市场的供需矛盾,从而推动PX价格大幅上涨。
对此,物产中大(600704)期货研究院芳烃产业链高级分析师谢雯告诉记者,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管制导致成品油供应紧张,调油需求增加推升MX、PX价格,用芳烃拿去调油的利润明显好于生产PX带来的收益,美亚MX、PX价差拉大,地域套利有可观利润。加之今年上半年PX开工率低位,PX供应偏紧。“在这些因素的发酵下,PX亚洲现货价格一度上涨超过1500美元/吨。”据她分析,随着PXN价差大幅上涨,PX开工率大幅回升,并且九江石化于5月投料,6月上旬已出产品,新增PX产能90万吨。另外,MX价格上涨过快,调油利润被压缩,市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MX、PX价格开始下滑。
“后续PX供需结构改善,或可适当缓解一部分问题。不过,成品油的影响仍将存在,市场需要关注油品概念的消退时间。”郝尚坤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终端需求走弱,难以承接成本快速上涨。从聚酯到下游织造印染,开工率都处于历史同期低位,高成本对产业链带来一定伤害。
在郝尚坤看来,今年成本端上涨,更多还是来自外围环境的变化,靠产业链自身基本上很难解决。聚酯产业企业只能暂时适应这种局面,分析形势变化,尽量优化决策。
事实上,对于聚酯产业企业来说,高成本背景下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郝尚坤说:“一方面,在持续经营的要求下,适当的原料备货很有必要,否则在原料持续上涨的行情中,企业会陷于被动;另一方面,考虑到下游客户的接受范围,以及自身的承受能力,企业很难做到冒进。因此,对于采购时机和采购节奏,企业需要更加精准地考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评定资金状况、客户渠道、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为原料备货、产品库存,以及价格的高低区间,划定必要的安全边际,适度跟进、量力而为。”
庞春艳告诉记者,从以往经验来看,越往上游,装置规模越大,企业可能更多地通过调整负荷、套期保值等方式应对。而越往下游,装置规模越小,产能越分散,企业更多地根据自身的原料库存、成本及订单等因素进行生产安排,主动应对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差。
C产业按下重启键如何把脉淡旺季需求
除成本端的难题外,今年聚酯产业面临的需求环境也比较复杂。记者了解到,需求回落信号早已在年初出现端倪。4月,疫情引发物流运输受阻,市场销售不畅,部分时段有工厂出现停工,影响需求顺利释放,产业传统旺季预期落空。
对此,中国绸都网采编主任张强认为,今年上半年的旺季并没有及时到来,主要在于纺织行业处于景气下行期。“海外疫情带来的订单红利正在消失,并且带动原本流向中国的订单出现了回流现象。同时,加上前几年外扩的涤纶和织造产能基本布局到位,产能扩容让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然而,造成市场负反馈的最直接原因是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导致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地的纺织订单受阻。”张强表示,基于以上因素,产业的“金三银四”旺季需求并未很好地表现出来。
目前,随着疫情转好,市场运行恢复。理论上讲,聚酯市场将逐步回到环比改善的通道中来,聚酯市场也在期待后续迎来更多的订单。然而,产业重启对短期市场来说,并没有很好地反馈。
“当前,市场正消化上下游带来的供需不匹配问题。虽然产业重启使得上游原料涨价先行,但纺织订单有滞后性,带来的效果是下游订单并未出现及时的反馈。”张强告诉记者,因为上游涨价太快,导致生产端未能及时享受到红利,所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不过,从长期来看,市场正处于弱复苏状态中,由复工复产带来的效应会慢慢得以恢复,但这中间会因为上下游前期的“断层”出现一定波动。
从聚酯下游订单情况来看,疫情和俄乌冲突导致订单受阻、海运费大涨、东南亚订单部分逆回流。随着疫情好转,叠加“6·18”电商季,内贸市场订单有所增加,部分秋冬订单下达,但以冬季羽绒服面料试样和销样为主,大批量下达的订单并不多,主要集中在T400、高弹类等主流面料的成交上。
“一般来说,下半年的旺季从8月开始。经过上半年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预期下半年市场的应对将更加灵活有序。下半年旺季的消费主要是秋冬装,仍值得市场期待。”庞春艳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产业仍在复工复产中,但恰逢行业淡季。往年受高温、限电等因素的影响,下游织造印染等环节的开工率一般会有下降。今年这一情形是否会再次上演,是否会影响到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今年聚酯的限电政策尚不明显,如果有限电,将影响聚酯开工率。不过,近期因福建、宁波地区进行安全检查,导致聚酯检修减产集中。另外,有几套常规装置检修,预计6月中下旬聚酯负荷或降至83%附近。”谢雯描述说。
同样,袁媛也表示,去年受限电政策的影响,聚酯开工负荷出现显著下调。“今年第二季度行业开工整体不高,电力资源消耗不及去年同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可能依然是复工复产问题。”在她看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复产速度不算太快。4月聚酯负荷见底后,5月、6月逐步回升,但整体幅度比较平缓。目前仅回升到春节附近的水平,离年内高点仍有10个百分点的差距。而下游开工率更是出现多次反复,显示短期需求订单依然不足,不能支持负荷持续提升。
“尽管对后续需求环比改善存在期待,但依然不可掉以轻心。”袁媛表示,截至目前,企业订单尚未看到全面显著的增长,后续回暖时间也尚未明确。而在此之前,企业面临着资金、心态等方面的考验。
找纱、找丝就找我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转载、分享等文章内容里的陈述、观点、照片等,保持中立;本网站内容仅供交流学习;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内容、素材涉及版权、授权问题,切勿举报,请与我们联系0575-85751700删除!
|
|||||||||||||||